OA系统 收藏本站  
网站首页 走进金帝 新闻中心 金帝地产 金帝教育 公益事业 人力资源

 
报纸



追求“百年名校”宏大理想——厦门工学院教育改革创新纪实

 

 

 
 
福建省级大创项目--太阳能方程式赛车
 
 
学院帆船队在“兴达杯”2012两岸高校重型帆船绕标塞中勇夺第一名
 
 
博士生导师蔡远利校长指导学生进行飞行器创作
 
 
学生文艺表演---礼仪之邦
 
 

最近,福建省教育厅教育评估中心发布《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潜力检测报告》(2016年度),对全省的公办、民办普通高校进行综合评估,厦门工学院跃居全省“民办本科高校发展潜力排行榜”榜首。福建省的民办高校云集,而厦门工学院2009年创办至今才8年,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快的发展?笔者探访了这所年轻的以工科专业为主体的民办本科大学。

坚守公益办学

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

一走进厦门工学院就令人感到耳目一新。在鸟语花香之中,放眼整个校园建筑,不仅规划得井然有序,错落有致,而且在整体的现代化气息中,每一幢楼都有不一样的建筑风格,新颖大气而又古朴厚重。整个校园实行人车分流,而以人行道路为主,公共空间都属于步行地带。教学区、生活区、办公区、景观区,小道大路,街巷广场,每个空间都能有机联系,使人能够从容安然地徜徉于其间。下课时分,校园没有自行车、汽车、摩托车的轰鸣干扰,同学们安静有序地走出教室,神采奕奕地行进在广场大道之中……从学生们的神情举止中我们领悟到教育的力量。

当看到分布在校园各处的各色雕塑,着实领略了图书馆、校友园、天工园、天鹭园、工程坊等校园设施,参观了一些室内设置,不仅让人感到赏心悦目,而且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。

笔者首先采访了学校的创办者———厦门工学院董事长李德文先生。李德文先生是福建省知名企业家,20多年来一直经营传统产业。笔者不禁好奇地问李德文先生:“您是企业家,为什么不把钱投到最能赚钱的行业,却要拿出近20亿元资金来创办一所大学?而且办的是要持续花大钱的工科大学?”他爽快地回答说:“人应该有精神的追求和坚守。我的追求就是赚了钱之后,把它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。我是赚了钱来办学的,不是为赚钱来办学的。现在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几千名学生学而有成,走上发展经济和建设祖国的岗位,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观和事业成就感。”所以,厦门工学院在制定学校章程的时候,就义无反顾地确定厦门工学院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,坚持教育的公益性,不仅将学校所有的收益全部用于学校的发展,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企业不断向学校注入发展资金。

李德文还说:“我们之所以选择以工科专业为主,是因为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特别需要工科人才。办工科是要花大钱的。但是,我们义无反顾地做出这样的选择,就是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。我们就必须从国家产业导向需要出发,主动担当。”

是的,在这样一种精神坚守中,李德文2001年在泉州出资2亿元创办了泉州外国语中学(初高中完全中学),2006年出资3亿元创办了福州文博中学(初高中完全中学)。2009年出资创办厦门工学院,2016年又出资2亿元创办一所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。目前李德文已创办了4所完全中学、2所小学、3所幼儿园、1所大学共10所学校,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。而且每所学校都以优质的教育质量为追求目标,深受社会、家长和学生的欢迎,并率先实现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。

李德文提出: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,还应该坚守立德树人、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。虽然我们的专业设置是以工科为主体,但是,我们必须坚持以文化教育为育人的根基。办学者要有天下情怀,我们教育学生也应该具有天下情怀。

倾心培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

据厦门工学院校长蔡远利教授介绍,现在的厦门工学院占地700余亩,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。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,有机械与材料、电子与电气、信息与软件、建筑与土木工程、管理与经济、文化与传播等26个专业与学科群,在校生10000多人。学校面向全国招生,考生一般要高出省最低录取线50分左右才能被录取。厦门工学院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社会效应,不仅由于地处经济发达的海滨城市厦门,有着区位优势;也不仅因为有着良好的校园硬件条件,最为重要的是学院一直在致力于建设一支稳定的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。当前,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与水平提高的种种障碍,是困扰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发展的****问题。在这方面,学院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做了巨大的努力。

为年轻教师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,使他们能够将学校视为他们事业的平台和生活的依托。比如,学校建设了教师公寓住宅区,每位老师都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住上套房。而且教师公寓社区配套齐全,有教师餐厅、教师俱乐部、生鲜超市、家政服务公司、咖啡长廊、篮球、网球场、医院等等。教师的子女可以优先就读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。另外,学校制定了丰厚的年薪待遇方案和工作绩效激励机制,使教职员工有良好的收入。

诚心聘任高水平、高职称的教师到校任教。厦门工学院现有教师500多人,有一部分是毕业多年的年轻研究生,他们思想活跃,精力充沛,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。但是,他们中的大多数目前还缺少优质大学必须具备的学术资质。鉴于此,学院聘请了一大批知名的学者、教授到校任教。其中有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博士生导师担任的首席教授,学科带头人、教授、副教授组成强大的师资团队,开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

建设学术研究的基本平台,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强力支持。作为民办工科大学,应该以教学为主体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教师的科研水平的要求。相反,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,才能更进一步搞好教学,培养优秀的人才。厦门工学院虽然建校时间不长,但是已经建立了一批现代技术研究院这样的研究机构,不仅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,而且使教师们能够根据兴趣和特长,结合专业与社会需要组成研究团队。学校成立了“厦门工学院创客坊”,为教师们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供了巨大的便利;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培训中心,为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。

李德文欣喜地说:“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在健康地快速成长,它们是我们实现百年名校理想的最宝贵的力量。”

创新大学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

针对当下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,厦门工学院的领导层有着共同的见解。他们认为大学改革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,这是大学发展的根本保证。没有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不可能建设好现代大学。厦门工学院发挥民办体制和机制的优势,率先垂范,在制度创新方面有许多举措:

制定《厦门工学院章程》,为按章办事提供根本的制度文本。《厦门工学院章程》共8章76条,是学校的根本性的制度文件。这个章程对学校的管理体制、组织机构、教职工的权益与义务、学生的权益与义务、教育教学、科研管理、资产与财务管理、变更与终止等都作了明确的制度规定。这样就便于完善和规范学校管理,便于实施依法治校,维护举办者、学校、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,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。

制定《厦门工学院管理制度大全》,为学校运作提供具体详细的制度文本。学校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》《普通本科高校设置与管理办法》等国家有关法律、法规的规定,根据本校的办学实际,设计制定《厦门工学院管理制度大全》,涉及人力资源管理、行政管理、教务与教学管理、学生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资产管理等30多的类别、上千种管理制度文件,把学校的大小事都用制度给予规范,使按制度规定办事成为一种常态,让学校一切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。而且明确要求,人人都要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和生活,校领导也不例外,要在大家的监督下行使权力。让学校一切事情都能做到公开、公平、公正,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。

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、组织机构与薪酬体系。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形成“董事会决策,校长负责,教授治学,民主管理”的管理体制。学校根据精简、统一和高效的原则,设置教学科研、行政人事机构、党政职能机构、服务保障机构和其他机构,各个机构都要根据学校规定履行教育、管理、服务、保障等职责。学校还取消了一般的行政化级别,管理团队的所有人员实行职员级别制,分为初级职员、中级职员、高级职员三个层次,设计了从1级~50级的薪酬体系。教师系列也设计了从助教到教授1级~50级的薪酬体系,所有人员根据各个层次套级发放薪酬。职员、教师一律实行年薪工资制、五险一金福利制,实行绩效考核制度。按劳、按质取酬,多劳、优质多得,激励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、创造性。学校用人实行公开竞聘,坚持“用人唯贤”,杜绝“用人唯亲”。

建立党委、团委、工会组织,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障。学校建立党委、党总支、党支部、团委、总工会完整组织架构,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,加强党对高校的监督,学校党委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开展党的教育和党务工作,认真上党课,积极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发展新党员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有了这些制度,厦门工学院又花大力气抓制度的执行,逐步形成了有法必依、有规必循的学校秩序。

比如,厦门工学院严格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,诚信考试。出台文件规定,考试一旦发现学生有作弊行为,经查实后立即开除。严肃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。考试不及格不予补考,可以重修或跟班学习,待期末与年段学生一起考试。不及格学生可再学再考,一直到及格后方能毕业。实行严进严出,让学生一定要静下心来刻苦认真地学习,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来取得文凭和学位证书。既端正学校的学风,又教会学生做人的态度,养成终生讲诚信的习惯。

实施博雅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

李德文还谈到:“教育必须做人第一,以德育为先。”“我们是工科为主的学校,但是,我们必须以文化教育使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用的、优秀的人。”在他的主持下,厦门工学院从办学之初就确定了“立德树人,育人优先”的办学宗旨。从2015年起,开始在全校实行博雅教育(通识教育),尝试“2+2”模式,即学生用2年时间学习实践博雅教育(通识教育)课程,2年学习专业课程。学校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读、传统文化与文学、艺术鉴赏、学科发展思想史等100多门的通识课程,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,大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。

学校特别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,成立了文化与传播学院,设置了博雅教育研究所、心智教育研究所、现代传播研究所等文科研究所,开展相关的教学与研究。学校从2009年开办以来,编写国学经典导读教材,作为学生的必修课。学校开设博雅大讲堂,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开国学讲座,也请学校的导师和学生代表讲自己和身边的故事。修身养性,培养学生理想精神、情操品德,塑造健全的人格。学校的建筑物是现代风格的,但学校的许多文化设置又都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。比如,学校建设了大型的“孔子广场”,树立孔子石雕像,建设规模宏大的孔子事迹群雕。学校十几幢大厦都以“三纲八目”命名,如厚德大厦、至善大厦、明德大厦等等,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在学校四处洋溢,熏陶着莘莘学子。

厦门工学院也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,而且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如何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依据。学校坚持推行启发式讲授,探究式讨论和非标准答案考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主动学习,在部分课程中实行“翻转课堂”教学模式,促进课堂师生互动,实现“教”与“学”的融合,并且引入MOOCs网络公开课程,通过线上购买名校名师优质课程,让学生学到来自国内外名校名师的远程精品的课程。

学院还成立“工程坊”,投入巨资建设了一座两万多平方米的“工程坊大厦”,作为学生实验、实训、发明创造基地,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几年来,学生们获得的国家、省、市奖项就多达600余个,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。

实施以“书院制”为主体的学生教育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殚精竭虑

厦门工学院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学生“书院”,用新模式、新体系、新内涵来教育培养学生。共有“友敏”“友惠”“友善”“友恭”“友容”“友仁”六个书院,每个书院居住学生1000多人。书院里有荣誉厅、作品厅、书吧、阅览室、研讨厅、谈心室、交流咖啡吧等场所,不同性别,不同年龄,不同年级,不同专业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、交流、活动;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集聚在一起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增进友情,共同进步。

书院实行导师制,有专职和兼职的导师队伍,连董事长、校长、副校长、二级学院院长、教授们都承担导师职责。而书院专职导师则与学生“同吃”“同住”“同学习”“同活动”“同生活”,让学生工作更具专业化和职业化。

在书院里,导师团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,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或者小团体式的各种辅导,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。比如,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,书院在这方面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他们从学生生活细节抓起,按时睡觉,按时起床,按时锻炼,按时吃饭,不痴迷上网,不在校外过夜,有事需请假,不准喝酒,不准抽烟(学校全校禁烟),按时上课,不迟到,不早退,尊重老师,专心听讲,认真思考和提问。在校养成好的学习、生活习惯,将来走出校园就会有好的工作习惯,受益终身。

由于书院制管理与教育的有效运作,也由于学校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,厦门工学院自建校以来,没有发生过一起人身安全事故。

与此同时,学校还以“书院”为管理单位,开展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,实施阳光体育活动。学校设有大众体育和竞赛体育俱乐部两大机构。大众体育除了应上的体育课外,每人每天都要坚持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。每位学生发一本体育手册,每天1小时运动后由老师签字确认,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,促使学生形成持之以恒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。竞赛体育项目主要是专项训练和参加比赛,几年来,篮球、乒乓球等项目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金牌,足球、帆船比赛也获得全省前三名的成绩。这些活动使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,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。

厦门工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艺术学习和熏陶,建设有高档音乐厅、学生艺术活动中心、音乐港等,开办音乐系,既承担专业教育,又辅导学生们的艺术活动。学校有艺术类社团20多个,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一席之地,极大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。厦门工学院还与我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合作创办了“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”,成功上演歌剧《茶花女》《紫藤花》《快乐的寡妇》《帕老爷的婚事》《岳飞》等多部歌剧,并在全国歌剧会演中获得五项大奖。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,让同学们都喜爱上艺术和音乐。

厦门工学院的奋斗目标是“百年树人,百年名校”,而校园里已有一处“百树园”。据董事长介绍,学校把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生日定位“尊师节”,把3月12日定位“爱生节”,都要举办系列活动。在每年的“爱生节”时,还要请教师和学生代表在“百树园”栽下一棵柏树,这是一种颇有象征意义的仪式:百年之后,百树成林,厦门工学院必将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,再向新的目标进发。

浏览次数:12510 次

版权所有:福建金帝集团有限公司 闽ICP备05005923号-1   
地  址:厦门市翔安区环东海域海城四路333
电话号码:0592-7399800 808 809 转分机号 转"0"人工服务
联系邮箱:admin@jindigroup.com.cn